Categories
不学无术

计算机一级、核心期刊列表

文章来自百度文库

 

计算机一级、核心期刊

一.计算机类一级学术刊物(14种)
1.软件学报(是EI工程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2.J.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是EI工程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3.计算机学报(是EI工程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4.自动化学报
5.电子学报(中、英文版)
6.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7.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8.计算数学(中、英文版)
9.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10.自然科学进展
11.通信学报
12.中文信息学报
13.中国科学
14.科学通报
二.计算机类核心刊物(15种)
1.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 计算机科学
3.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4.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5. 计算机工程
6. 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
7.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8. 微型计算机
9.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10.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11. 计算机仿真
12.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4. 高技术通讯
15. 计算机应用研究
三、基础数学专业核心刊物(8种)
1.软件学报
2.中国科学
3.科学通报
4.数学学报
5.应用数学学报
6.系统科学与数学
7.计算机学报
8. J.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计算机类中文核心期刊简介
1. 《软件学报》(月刊), EI、ISTIC收录
主办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地址:北京8718信箱北京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学报》编辑委员会邮编100080
邮发代号:82-367, E-mail:[email protected]http://www.jos.org.cn
2.《计算机学报》(月刊) EI、ISTIC收录
主办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地址:北京2704信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学报》编辑部
邮编:100080, E-mail: [email protected]http://cjc.ict.ac.cn/
3.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月刊) ISTIC收录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计算机学会
地址:北京2704信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编辑委员会邮编100080, E-mail:[email protected]http:// crad.ict.ac.cn 
4.计算机工程(半月刊) ISTIC收录
主办单位: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 上海市计算机学会
地址:上海市漕河泾桂林路418号《计算机工程》编辑部邮编 200233
E-mail:[email protected]http://www.ecice06.com
5.《自动化学报》(双月刊) EI、ISTIC收录
主办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地址: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自动化学报》编辑部邮编10008
E-mail:[email protected],   http://www.aas.net.cn/cn
6.《模试识别与人工智能》(季刊) ISTIC收录
主办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 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
地址:合肥1130信箱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编辑部 , 邮编230031,
E-mail:[email protected]
7.《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月刊) ISTIC收录
主办单位: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100号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编辑部邮编 110004
E-mail:[email protected]http://xwxt.sict.ac.cn/
8.《计算机科学》(月刊) ISTIC收录
主办单位:国家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胜利路132号《计算机科学》杂志社邮编400013
E-mail:[email protected]
9.《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月刊)
主办单位: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 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
地址:上海市愚园路546号《计算机应用与软件》编辑部邮编 200040
10.《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季刊) ISTIC收录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2719信箱《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编辑部邮编 100080
E-mail:[email protected],
11.《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旬刊) ISTIC收录
主办单位: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中路211号北京619信箱26分箱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杂志社邮编100083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12.《计算机应用研究》(月刊) ISTIC收录
主办单位:四川省电子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11号附1号《计算机应用研究》杂志社邮编 610041
email:[email protected]
13.《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双月刊) ISTIC收录
主办单位: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地址:湖南长沙砚瓦池正街47号《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编辑部邮编 410073
E-mail:[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14.《中文信息学报》(双月刊) ISTIC收录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地址:北京8718信箱《中文信息学报》编辑部邮编100080
E-mail:[email protected]
15.《计算机应用》(月刊) ISTIC收录
主办单位:中科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四川省计算机学会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九号成都237信箱《计算机应用》编辑部邮编610041
E-mail:[email protected]
http://www.computerapplications.com.cn
16.《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月刊) ISTIC收录
主办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
地址:北京2704信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邮编100080
E-mail:[email protected] http://jcad.ict.ac.cn
1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文版)(双月刊) SCIE、EI收录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地址:北京2704信箱邮编100080
E-mail:[email protected] http://jcst.ict.ac.cn
18.《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月刊)
主办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706所
地址:北京142信箱406分箱《计算机工程与设计》编辑部邮编 100854
E-mail:[email protected],cn [email protected],cn
20.《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月刊)
主办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地址:西安市81号信箱《微电子学与计算机》编辑部邮编 710054

Categories
不学无术

召回率 Recall、精确度Precision、准确率Accuracy、虚警、漏警等分类判定指标

转载自:http://hi.baidu.com/lwhptl/item/c2da5a3c098e4ac6382ffa5f

假设原始样本中有两类,其中:
1:总共有 P个类别为1的样本,假设类别1为正例。
2:总共有N个类别为0 的样本,假设类别0为负例。
经过分类后:
3:有 TP个类别为1 的样本被系统正确判定为类别1,FN 个类别为1 的样本被系统误判定为类别 0,显然有P=TP+FN;
4:有 FP 个类别为0 的样本被系统误判断定为类别1,TN 个类别为0 的样本被系统正确判为类别 0,显然有N=FP+TN;
那么:
精确度(Precision):
P = TP/(TP+FP) ;  反映了被分类器判定的正例中真正的正例样本的比重(
准确率(Accuracy)
A = (TP + TN)/(P+N) = (TP + TN)/(TP + FN + FP + TN);    反映了分类器统对整个样本的判定能力——能将正的判定为正,负的判定为负
召回率(Recall),也称为 True Positive Rate:
R = TP/(TP+FN) = 1 – FN/T;  反映了被正确判定的正例占总的正例的比重
转移性(Specificity,不知道这个翻译对不对,这个指标用的也不多),也称为 True NegativeRate
S = TN/(TN + FP) = 1 – FP/N;   明显的这个和召回率是对应的指标,只是用它在衡量类别0 的判定能力。
F-measure or balanced F-score
F = 2 *  召回率 *  准确率/ (召回率+准确率);这就是传统上通常说的F1 measure,另外还有一些别的F measure,可以参考下面的链接
上面这些介绍可以参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ecision_and_recall
同时,也可以看看:http://en.wikipedia.org/wiki/Accuracy_and_precision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指标呢?
        这是因为模式分类和机器学习的需要。判断一个分类器对所用样本的分类能力或者在不同的应用场合时,需要有不同的指标。 当总共有个100 个样本(P+N=100)时,假如只有一个正例(P=1),那么只考虑精确度的话,不需要进行任何模型的训练,直接将所有测试样本判为正例,那么 A 能达到 99%,非常高了,但这并没有反映出模型真正的能力。另外在统计信号分析中,对不同类的判断结果的错误的惩罚是不一样的。举例而言,雷达收到100个来袭导弹的信号,其中只有 3个是真正的导弹信号,其余 97 个是敌方模拟的导弹信号。假如系统判断 98 个(97 个模拟信号加一个真正的导弹信号)信号都是模拟信号,那么Accuracy=98%,很高了,剩下两个是导弹信号,被截掉,这时Recall=2/3=66.67%,Precision=2/2=100%,Precision也很高。但剩下的那颗导弹就会造成灾害。
因此在统计信号分析中,有另外两个指标来衡量分类器错误判断的后果:
漏警概率(Missing Alarm)
MA = FN/(TP + FN) = 1 – TP/T = 1 – R;  反映有多少个正例被漏判了(我们这里就是真正的导弹信号被判断为模拟信号,可见MA此时为 33.33%,太高了)

虚警概率(False Alarm)
FA = FP / (TP + FP) = 1 – P;反映被判为正例样本中,有多少个是负例。

统计信号分析中,希望上述的两个错误概率尽量小。而对分类器的总的惩罚旧是上面两种错误分别加上惩罚因子的和:COST = Cma *MA + Cfa * FA。不同的场合、需要下,对不同的错误的惩罚也不一样的。像这里,我们自然希望对漏警的惩罚大,因此它的惩罚因子 Cma 要大些。

       个人观点:虽然上述指标之间可以互相转换,但在模式分类中,一般用 P、R、A 三个指标,不用MA和 FA。而且统计信号分析中,也很少看到用 R 的。如果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指出并改正

Categories
不学无术

Matlab使用Gaussian Mixture Model (GMM)做分类器

Matlab真是用来测试算法的好东西啊~一些很基础的东西都提供了~
我是在R2014a中使用的,可能是要装统计学模型的什么插件,不过我之前安装的时候把各种插件都选了,所以没啥问题啦~
主要函数有这么几个:

1.fitgmdist

这个是用来拟合GMM模型的,其中X是训练集数据(一行是一个观测值observation,每列一个特征feature),看官方介绍
http://www.mathworks.cn/cn/help/stats/fitgmdist.html#namevaluepairarguments
GMModel = fitgmdist(X,k)
参数k是高斯分量GM Component的个数,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
可以附带各种参数的,如果训练中迭代到第xxx步出错的话,应该是一个singular(奇点?)的问题,因为在概率分布函数中有个sigma值是做分母的。貌似如果你的观测值里有个和mu的值很像的话,sigma算出来很接近0,0分母是0了就会造成各种问题。
因为是花半个小时看的这个东西,所以没怎么学会就在用了,这次拿GMM是做对照实验的所以弄得不够深入,强烈推荐看这个:
http://freemind.pluskid.org/machine-learning/regularized-gaussian-covariance-estimation/
如果碰到Singular问题,可以考虑修改几个参数,如SharedCov,Regularize来规避,不过其性能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有好有坏)。

2.pdf

拿测试例去测试训练好的GMM模型用到这个函数。高斯混合模型成型后是有个概率分布的,按照其理念,对陌生的测试例使用这个概率分布函数就能算出类似“支持度”的东西啦~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个分类训练一个GMM,然后测试时算出各种分类的支持度,具体怎么决策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光决策还有算法的说~最简单的就是挑支持度最大的分类作为结果。
可以参考这个:
http://www.mathworks.com/matlabcentral/newsreader/view_thread/168336
用法就是
pdf(obj, X)
obj就是之前算出的那个GMM啦~X是测试例,支持向量或者多个观测值的矩阵的。

Categories
不学无术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式

源自《软件测试》Ron Pattob著


以下是4种最常用的模式,其他模式只是这些的形式变化而已:

  • 大爆炸模式
  • 编写边改模式
  • 瀑布模式
  • 螺旋模式

1.大爆炸模式

2010072622114558
一大堆东西(人力物力)汇聚在一起,巨大的能量释放——通常很野蛮——产生了优秀的软件作品,或一堆废品。
优点:简单。没有计划进度安排,没有正规的软件开发过程,所有精力花在软件和代码的编写上。
缺点:都是缺点。但显然有些人喜欢这种模式
 

2.编写边改模式

与大爆炸模式比,考虑了产品需求。“没有时间做好,但总有时间完成。”
采用这种方式的小组通常最初只有粗略的想法,接着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然后开始漫长地来回编写、测试、修改缺陷;等到觉得足够了,就发布产品。
适用:意在快速制作且用完就扔的小项目,如原型范例和演示程序。
这种模式是软件开发的入门,有助于理解更加正规的方法,呵呵:)
边写边改模式

3.瀑布模式

简捷、精致、很有意义,在合适的项目中效果显著。
采用瀑布模式的项目从最初构思到最终产品要经过一系列步骤,每个步骤结束时,项目小组组织审查,并决定是否进入下一步。

瀑布模式
瀑布模式

如果未准备好,就继续准备,直至就绪。
需要强调三点:

  • 产品的定义。开发或代码编制节点只是其中的单独一块;
  • 各步骤分立、不交叉;
  • 无法回溯。一旦进入某个步骤,就要完成该步骤的任务,才能继续下去。

特点:限制较多,但是对于拥有明确产品定义和训练有素的开发人员的项目而言,效果较好。
目标是在编写代码前解决所有未知问题,明确所有细节。
缺点:1.目前开发迭代明显比几年前迅速多了,很有可能想细致的时候产品本身跟不上时代了。
2.对于测试小组而言,瀑布模式是有优势的,因为一切都有完整细致的说明。但是这个步骤被放在了最后,那么一些早期出现的根本性问题得等到产品准备发布时才发现,导致软件缺陷维护成本大大增加。

4.螺旋模式

 

螺旋模式
螺旋模式

由1986年Barry Boehm在ACM的论文中提到的。目前使用相当广泛。
总体思想是一开始不必详细定义所有细节,从小开始,定义重要功能,努力实现这些功能,接受客户反馈,然后进入下一阶段。
重复这一过程,直至得到最终产品。
每一次循环包括6个步骤:

  1. 明确目标、可选方案和限制条件;
  2. 明确并化解风险;
  3. 评估可选方案;
  4. 当前阶段的开发和测试;
  5. 计划下一阶段;
  6. 确定进入下一阶段的办法。

该模式发现问题早、成本低,软件测试员喜欢该模式。通过参与最初的设计阶段,软件测试员可以尽早影响到该产品,可以把产品的来龙去脉弄得很清楚;并且在项目默契,不至于最后一分钟还在匆匆忙忙进行全面测试。

敏捷软件开发

敏捷开发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详见www.agilemanifesto.org上的敏捷宣言所述,或者参考《Agile Modeling, Teach Yourself Extreme Programming in24 Hours》
以及《Extreme Progamming Practices in Action》
 

Categories
不学无术

word中公式居中,编号右对齐的设置方法!

1、首先,显示标尺。正常情况直接见于word界面中上部。
2、光标停在公式所在的行,不要求行中的具体位置。
3、选择标尺左端的制表符格式。(这一点是这样子滴)
Word制表符
3.1、选择居中式┻制表符,然后在标尺中间点击鼠标左键,即出现一个居中式制表符。可以拖动制表符到任意位置。
3.2、选择右对齐式┛制表符,然后在标尺末端点击鼠标左键,即出现一个右对齐式制表符。可以拖动制表符到任意位置。
注:3.1和3.2顺序不分先后。也可以先拖动任意制表符到指定位置,再设置制表符属性。
4、在公式的前面加入一个TAB(按一下Tab键),在公式与编号之间再加入一个TAB。
5、大功告成!
 
 
http://www.cnblogs.com/rwxybh/archive/2009/05/06/1450987.html

Categories
不学无术

支持向量机 Support Vector Machine

网上翻了好几篇,发现这个博客里的支持向量机的东西介绍的比较全,里面的公式看着也比较顺眼哈哈~
来自http://blog.pluskid.org/

支持向量机系列

Categories
不学无术

距离计算方法总结

查看全文:http://www.cnblogs.com/xbinworld/archive/2012/09/24/2700572.html

距离计算方法总结

  在做分类时常常需要估算不同样本之间的相似性度量(Similarity Measurement),这时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计算样本间的“距离”(Distance)。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距离是很讲究,甚至关系到分类的正确与否。
本文的目的就是对常用的相似性度量作一个总结。
本文目录:
1. 欧氏距离
2. 曼哈顿距离
3. 切比雪夫距离
4. 闵可夫斯基距离
5. 标准化欧氏距离
6. 马氏距离
7. 夹角余弦
8. 汉明距离
9. 杰卡德距离 & 杰卡德相似系数
10. 相关系数 & 相关距离
11. 信息熵
Categories
不学无术

Data compression format (Format #65534) is not supported | 28smilePcm: bogus wave/riff header or file in wrong format

今天语音转换出来的wav文件能用其他播放器打开,但是openSMILE和matlab读入都报错,弄了快两个小时终于搞定了。
先说第一个问题,就是Data compression format (Format #65534) is not supported
这个问题可能是音频文件的位宽度带来的问题,建议用转换工具把位宽度转换成24bits以下,最好是16bits。
然后我matlab能用wavread/audioread读取音乐文件了,但是openSMILE还是报错,提示文件头不对
用了个猥琐办法解决,就是matlab读入后再把文件写一遍(wavwrite),然后竟然尼玛好了。
估计openSMILE对文件头的要求太高吧。

Categories
不学无术

声音信号处理高清无码matlab 工具库

这个老师原本是台湾清华大学的,之前的资料地址是http://neural.cs.nthu.edu.tw/jang/,结果翻了X也发现找不到网页,去他们CS院的网站上查了下发现没这个人,就觉得可能是离职的。Google了一下,原来跑到台湾大学去了,混的比较好啊看来:)顺利找到了它的新主页,果然东西比原来更多了。
新的地址是这个:http://mirlab.org/jang/
好顶赞啊!里面资料超级全的,有机器学习的,然后还有语音信号处理的,感觉是个大牛~虽然我只要用到他的成果就行了。
对了,还有个声音信号处理的电子书,在这里http://mirlab.org/jang/books/audioSignalProcessing/
里面介绍的很详细,还有示例的matlab程序神马的!

Categories
不学无术

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http://www.gs.sjtu.edu.cn/policy/fileShow.ahtml?id=130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成果的主要表现,它集中表明了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获得的新的发明、理论或见解,是研究生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也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和社会的宝贵财富。
为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质量,使学位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按照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的编写规则》,特作如下规定:
一、论文内容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用中文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为4~5万,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一般为2~5万;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为8~10万(医学院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字数要求参见其它规定)。学位论文内容要求完整、准确,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和法定的计量单位。文中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全文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化的要求。如果文中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应加以注释。国外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必须在译文后用圆括号注明原文。学位论文的插图、照片必须确保能复制或缩微。论文的页码须从“绪论”数起(包括绪论、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用阿拉伯数字编连续码;文摘页、目次页、插图和附表清单、符号和缩略词的说明等,用阿拉伯数字单独编连续码。
论文内容一般应由十五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包括扉页);2.题名页;3.论文原创性声明;4.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5.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及答辩决议;6.中文摘要;7.英文摘要;8.目录;9.符号说明;10.论文正文;11.参考文献;12.注释;13.附录;14.致谢;1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封面(包括扉页)
采用研究生院下发的统一封面,封页上填写论文题目(不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学科(专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填写)、答辩日期(或论文提交日期)等内容。上述内容也应在扉页上填写清楚,并增加填写研究生学号,专业学位研究生须注明申请专业学位的名称。
论文题目应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语、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目用词必须考虑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文摘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用的特定实用信息。在学位论文中出现的题目都应完全相同。如果学位论文是基金资助项目,应将基金注释在题目所在页下“页脚”位置。
2.题名页
题名页应置于封二,是对学位论文进行著录的依据。除包括封面上的全部内容外,题名页还应增加关键词、资助基金项目、研究方向、申请学位级别(博士或硕士)、培养单位等内容。
3.论文原创性声明
该《声明》全文可以从网上(网址:www.gschool.sjtu.edu.cn)的信息服务栏目中下载,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后生效。
4.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该《授权书》全文可以从网上(网址:www.gschool.sjtu.edu.cn)的信息服务栏目中下载,经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共同签名后生效。
5.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及答辩决议
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及答辩决议书须经全体答辩委员、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名,可以用复印件附于论文中。
6.中文摘要(包括关键词)
中文摘要应该将学位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简短明了地陈述出来,它包含论文中的基本信息,体现科研工作的核心思想,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摘要内容一般应说明本项科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研究成果、结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应注意突出学位论文中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和新见解的部分。摘要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等同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可供二次文献(文摘等)采用。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500字(硕士论文)或800字(博士论文),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7.英文摘要(包括关键词)
英文摘要内容(含论文题目)应与中文摘要基本相对应,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英文摘要的字数以实词计,一般不宜超过300(硕士论文)或500(博士论文)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8.目录
目录应将文内的章节标题依次排列,标题应该简明扼要。目录页中每行均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包括引言(或前言),主要内容的篇、章、条、款、项序号和标题,小结,(引文)参考文献、注释、附录,可供参考的文献题录、索引等。
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录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9.符号说明
论文中所用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及单位(或量纲)。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注释说明,如需汇集,可集中置于图表清单之后。
10.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主体,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格和公式等五个部分构成。写作形式可因科研项目的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11.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中引用的有具体文字来源的文献集合,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可以列在各章末尾,也可以列在正文的末尾。按照GB 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执行。
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特别注意在引用处加以说明,避免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
12.注释
注释可作为脚注在页下分散著录,但切忌在文中注释。
13.附录
附录是作为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须的。附录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为了整篇论文材料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这一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2)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
(3)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4)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5)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14.致谢
一般在正文之后,包括内容如下:
(1)对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
(2)对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3)对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
(4)对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5)对其他应感谢的组织和个人。
致谢应实事求是,切忌浮夸与庸俗之词。
1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按学术论文发表的时间顺序,列出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学术论文清单(发表刊物名称、卷册号、页码、年月及论文署名)。其中应对发表刊物类别作具体说明,如:是否属于本校规定的学术刊物;论文署名单位是否为上海交通大学及作者排列顺序。
二、论文撰写规范
1.封页上的内容一律按统一格式和要求打印,必须正确无误。论文题目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字数为500字左右。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为800字左右。
(1)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
(2)论文题目下空一行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一格。
(3)“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四号宋体)。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符号占一格。
(4)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四号宋体)。关键词数量为4~6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3.论文英文题目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可分成1~3行居中打印。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五个字符空格。
(1)题目下空三行居中打印“ABSTRACT”,再下空二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
(2)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
(3)摘要内容后下空二行打印“KEY WORDS”, 其后关键词小写,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4.目录:“目录”两字(三号黑体),下空两行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章、节、小节分别以1、1.1、1.1.1等数字依次标出。
目录中章、条的编号和绪论、附录等均顶格排。章、条的标题及附录等的标题与前面的内容之间空一个字的间隙。前言、章、条等与页码之间用“……”连接,页码不用括号。目录所列内容回行时顶格排。
5.章、条、段:章、条的编号顶格排,编号与标题或文字之间一个字的间隙。章的标题占两行。段的文字空两个字起排,回行时顶格排。
6.标题:每章标题以三号黑体居中打印;“章”下空两行为“节”以四号黑体左起打印;“节”下空一行为“小节”,以小四号或五号黑体左起打印。换行后打印论文正文。
7.正文:采用小四号或五号宋体。
8.图: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纪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图中一律采用英文标注。图文说明用中文。
图应有编号,由“图”和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例如“图1”、“图2”等。图的编号应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并与章、条和表的编号无关。只有一幅图时,仍应标为“图1”。
图宜有图题,采用中英文对照,其英文字体为五号,中文字体为五好楷体,并置于图的编号之后,图的编号和图题应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角标出文献来源。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便于制版。如用放大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绘图必须工整、清楚、规范。其中机械零件图按机械制图规格要求:示意图应能清楚反映图示内容。
9.表: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读,应有自明性。表应有编号,由“表”和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例如“表1”、“表2”等。表的编号应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并与章、条和图的编号无关。只有一个表时,仍应标为“表1”。表宜有表题,表题即表的名称,置于表的编号之后。
表的编号和表题应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如某个表需要转页接排,在随后的各页上应重复表的编号。编号后跟表题(可省略)和“(续)”,如所示:表1(续),续表均应重复表头和关于单位的陈述。
10.公式:公式应另起一行居中排,较长的公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回行,或者在“+”、“-”等符号处回行。公式中分数线的横线,长短要分清,主要的横线应与等号取平。公式后应注明编号,用“……”连接,按章顺序编排。
公式下面的“式中:”空两个字起排,单独占一行。公式中所要解释的符号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顺序分行空两个字排,再用破折号与释文连接,回行时与上一行释文对齐。上下行的破折号对齐
11.附录:
附录编号(依次为附录1,附录2,……)、附录标题各占一行,置于附录条文之上居中位置。每一个附录应另起一面,以后各个附录通常另起一面,如果有多个较短的附录,也可接排。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
12.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所列文件均空两个字起排,回行时顶格排,每个文件之后不加标点符号。
(1)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将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论文的组成部分。如:“……李××[1]对此作了研究,数学模型见文献[2]。”
(2)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 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
参考文献中著录格式示例
①期刊
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②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③论文集
序号 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起止页码
④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⑤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⑥技术标准
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度
13.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格式同上述第12条。
三、打印及装订要求
1.研究生学位论文内容一律采用计算机编辑,用A4规格幅面纸输出,打印区面积为230mm×155mm(包括篇眉);或者设置页眉为2.5cm,页脚为3.0cm,页边距分别为上3.5cm,下4.0cm,左2.8cm,右2.8cm。
在特殊情况下(如图样、表不能缩小时),论文幅面允许根据实际需要延长和加宽。
2.用研究生院统一封面线装成册。